關閉選單
什麼是OT/ICS 資產管理?為什麼它對於永續OT 安全是必需的?

OT(Operations Technology)」涵蓋用於工業自動化的實體與數位設備,範圍包含 PLC、SCADA、HMI、RTU 以至網路交換機與感測器等裝置。儘管「ICS」(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與 OT 多被交替使用,但 OT 的範疇更廣,不僅是控制系統,亦包括支持工業流程的整體基礎設施。每一個 OT Asset,是一個可識別且可管理的設備,應該納入統一資產清單(inventory),並含關鍵屬性如型號、位置、固件版本、網段位置等,以當作資安管理的「Single Source of Truth」。

為什麼需要 OT 資產管理?

依據 NIST、德國 IT 安全法規、歐盟「Cyber Resilience Act」等標準,OT 資產管理是資安底層功能,支撐風險評估、漏洞與補丁管理、配置控管與事件回應等一切後續工作。缺乏完整資產管理,OT 網路與 IT 流程融合後將喪失可見度,設備異動無法掌控,風險無法量化。


🔧 資產盤點方式:被動 vs 主動

  • 被動監控:如流量封包擷取,但僅可發現連線中設備,無法掌握離線設備或細部資訊。

  • 主動偵測:透過工業通訊協定(如 Modbus、DNP3)主動探測,可識別網段拓撲、固件版本與非線上設備等,在 OT 環境中,主動偵測效益顯著,需平衡掃描強度與安全影響,是建構全面資產清單的必要手段。


🛠 管理流程與核心功能

完整的 OT 資產管理應包括:

  1. 持續識別與登錄:定期更新清單,以反映新增或移除資產。

  2. 變更與配置管理:記錄設備組態、補丁、固件版本等,以供合規性與稽核使用。

  3. 漏洞與補丁管理:依據資產資料自動關聯 CVE,優先處理高風險設備。

  4. 政策與審核:建立授權與未授權設備控制政策,主動偵測不符項並回報 WaterISAC+7OTbase by Langner+7media.journoportfolio.com+7


⚠ 注意事項與風險

  • 安全vs 可用性:OT 系統對可用性高敏感,主動掃描策略必須謹慎設計,避免觸發設備異常。

  • 資料準確度依賴於流程管理:盤點不只是技術性任務,亦是人為流程管控考驗。

  • 使用者教育不可少:組織須有專責團隊維護資產資料,並與 OT 運營部門合作。

參考資料:https://www.langner.com/2020/03/a-comprehensive-guide-to-ot-ics-asset-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