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隨著攻擊者從加密轉向資料洩露,基於人工智慧的勒索軟體數量激增
前言
資安公司 Check Point 的最新報告指出,網路攻擊模式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典範轉移。攻擊者正大量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將勒索軟體的策略核心從傳統的檔案加密,轉向以資料外洩為主的多重勒索。這場變革的關鍵在於,AI 極大地強化了攻擊初期的社交工程手法,使其變得極為真實且難以辨識。
本報告旨在深入剖析 AI 如何改變攻擊樣貌、揭示其新型特徵,並從強化防護措施的角度,為企業與個人提供一套具備實用性的防禦策略與識別方法。
 
AI 對社交工程攻擊的影響與特徵
AI 技術的介入,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生成式 AI 的普及,為攻擊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動更為精準與逼真的社交工程攻擊。

1. 攻擊自動化與規模化

過去,發動大規模的釣魚郵件或惡意訊息攻擊,需要耗費大量人力。但 AI 的應用,使得攻擊者能自動生成數以百萬計的高度客製化內容。AI 可以根據目標的公開資訊(如社群媒體資料、職位等),自動編寫出語氣逼真的誘餌,例如偽裝成業務夥伴的發票、內部通知或看似無害的業務簡報,大幅擴大了攻擊規模並降低成本。

2. 內容的高度擬真化

傳統的惡意郵件常因語法錯誤或不自然的措辭而露出破綻。然而,AI 能夠學習並模仿特定發信人的寫作風格、語氣與語法,使惡意郵件幾乎無法與真實內容區分。AI 甚至能根據目標的行業或興趣,生成相關主題的內容,讓攻擊訊息更具說服力,大幅增加了收件者上當的機率。

3. 深偽技術(Deepfakes)的濫用

AI 生成的語音和視訊,使得攻擊者能夠偽造高層主管或同事的聲音與影像。攻擊者利用深偽語音電話或視訊通話,指示受害者執行敏感操作,例如緊急轉帳或提供存取憑證。這種方式直接繞過了傳統的文字型防禦,對企業內部構成嚴重威脅。


強化防護措施:應對 AI 社交工程的實用指南

面對 AI 驅動的複雜攻擊,單純依賴傳統的資安意識訓練已遠遠不足。企業與個人必須採取多層次、多維度的防禦策略,將防禦重點從「辨識惡意連結」提升為「識別可疑行為」。

1. 提升使用者的數位識讀能力

使用者必須從行為模式而非表面細節來進行判斷。
  • 質疑緊急性: 任何要求立即行動的郵件或訊息(如立即轉帳、立即點擊連結)都應被視為可疑。許多 AI 攻擊會利用「緊急性」來製造恐慌,促使受害者在未經思考的情況下行動。
  • 關注不尋常的請求: 即使郵件地址看似正確,但如果內容與發信人的職責、習慣或常理不符,應透過其他管道(如電話、公司內部通訊軟體)進行二次確認。
  • 檢視訊息的脈絡: AI 生成的訊息可能在細節上有所遺漏。例如,郵件內容提到了某個專案,但沒有提供相關的歷史對話記錄或附件,這就可能是一個警訊。
  • 警惕深偽技術: 如果接到來自上級的深偽語音電話,留意語氣中不自然的音調或口音,並以面對面或其他通訊方式核實其真實性。

2. 建立多層次的技術防禦

技術防禦應與使用者教育同步升級。
  • 部署進階的電子郵件安全閘道: 採用具備 AI 與機器學習能力的郵件過濾系統,它不僅能識別惡意附件,更能分析郵件內容的語氣與風格,以偵測 AI 生成的可疑行為。
  • 全面實施多重身分驗證(MFA): 即使攻擊者透過社交工程竊取了帳號密碼,MFA 仍能提供額外的保護層,有效阻止其入侵,是抵禦憑證竊取的關鍵防線。
  • 實施零信任架構(Zero Trust): 任何來自內部或外部的請求,都必須經過嚴格的驗證與授權。這能有效限制攻擊者在成功入侵後的橫向移動能力,防止其接觸到敏感資料。
  • 定期進行資安演練: 透過模擬 AI 驅動的釣魚攻擊演練,測試員工的辨識能力和應變流程,並根據結果調整訓練內容。

結論:建立主動防禦思維

AI 的崛起使得資安攻防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這場攻擊模式的轉變,正迫使我們必須從被動的「應對」轉變為主動的「預防」。

有效的防禦不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較量,更是企業文化與全員意識的體現。資安不再只是 IT 部門的責任,而是所有員工的共同任務。唯有透過持續的教育訓練,提升每位員工對 AI 攻擊的警覺性與識別能力,並結合先進的資安技術,才能在未來的資安挑戰中,有效保護公司的核心資產與營運韌性。


資料來源:https://industrialcyber.co/reports/check-point-reveals-ai-powered-ransomware-surge-as-attackers-shift-from-encryption-to-exfiltration/
分析AI如何強化社交工程攻擊,並從防護角度提供企業與使用者識別AI詐騙、抵禦勒索與資料外洩威脅的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