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摘要
探討了資安營運中心(SOC)所面臨的困境,特別是傳統的資安資訊與事件管理(SIEM)系統所帶來的挑戰。文章指出,由於現代數位基礎設施產生的日誌數據量(log deluge)巨大,導致資安分析師長期處於「警報疲勞」和「數據過載」的狀態。傳統 SIEM 系統以日誌為中心,在處理海量數據時成為瓶頸,同時也產生大量誤報,這些誤報耗費了分析師高達30%的時間。
資安風險
當前資安營運模式的主要風險源於傳統 SIEM 系統的局限性。由於其基於日誌的架構,導致SOC團隊淹沒在冗餘且缺乏結構的數據中。警報疲勞會讓分析師忽略真正的威脅,因為他們可能誤將其當作又一個誤報。這種情況使得惡意攻擊,特別是那些隱蔽性強的攻擊,能更輕易地逃過偵測。此外,SaaS 型 SIEM 雖然普及,但其高昂的數據量計費模式和資料駐留的合規性問題,也為企業帶來額外的財務和法律風險。
安全影響
這種過時的資安營運模式對企業的安全產生了多重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事件回應速度變慢,因為分析師必須花費大量時間篩選無用的警報,導致無法及時對真實威脅作出反應。這會增加攻擊成功的機率,並擴大資料外洩或系統損壞的範圍。此外,持續的警報疲勞會降低資安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士氣,可能導致人才流失。最終,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營運和人力資源問題,影響整個組織的資安韌性。
行動建議
為應對傳統 SIEM 系統的挑戰,建議採用新的資安策略:
- 轉向元數據分析:採用現代化的資安解決方案,如網路偵測與回應(NDR),它更側重於分析元數據和行為模式,而非單純的日誌數據,從而提供更精準的威脅洞察。
- 實施模組化架構:建立一個新的 SOC 藍圖,將分析與日誌集中管理分離,以提高系統的彈性、可擴展性和效率。
- 智慧化數據篩選:利用自動化和機器學習技術,進行更智慧化的數據篩選,減少誤報,讓分析師能專注於高風險的警報。
- 優化資安團隊效能:減少人工處理低價值警報的工作量,讓資安分析師能夠投入更多時間進行威脅狩獵和事件調查,提升整體工作滿意度和效率。
結論
傳統 SIEM 系統已無法有效應對現代複雜的資安威脅環境,它們所導致的警報疲勞和數據過載,不僅削弱了資安團隊的效能,也讓企業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未來的資安防護需要一種全新的模式,一個能將智慧自動化、上下文處理和精準數據選擇相結合的藍圖。只有透過這種轉變,才能建立一個更具韌性、更高效的資安營運中心,在駭客攻擊發生時能更快地發現和回應,從而保護組織的數位資產。
資料來源:https://thehackernews.com/2025/07/alert-fatigue-data-overload-and-fall-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