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摘要
製藥產業正成為網路攻擊的熱門目標,原因在於其龐大且高價值的數位資產。從臨床試驗數據到專利藥物配方,這些資訊不僅對企業至關重要,也對全球醫療體系產生直接影響。攻擊者利用網路釣魚等手法入侵,部署勒索軟體或竊取資料,造成的損失不僅限於財務,更可能危及病患生命。
主要資安威脅與攻擊手法
在製藥業,臨床試驗數據、病患記錄和專利藥物配方是網路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標,這些高價值資產使該行業持續受到攻擊,研究或藥品分銷中斷可能會造成危及生命的後果。臨床試驗資料的遺失或竄改可能會延誤新的治療方法,對生產系統的攻擊可能會導致生產中斷或藥品品質下降。即使關鍵系統短暫停機,也可能影響依賴這些藥物或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的患者。
世界衛生組織首席資訊安全官弗拉維奧·阿焦(Flavio Aggio ) 表示:“在全球衛生危機期間,網路攻擊者會迅速利用漏洞。根據IBM 2025 年資料外洩成本報告,製藥資料外洩的平均成本為 461 萬美元。"
這類攻擊往往以網路釣魚為起點,駭客透過精心設計的郵件取得初始存取權限,隨後部署勒索軟體或進行資料竊取。例如,研發公司 Inotiv 曾遭受勒索軟體攻擊,而製藥經銷商 Cencora 也發生資料外洩,導致病患個資曝光。
衝擊與影響
製藥業的資安事件不僅造成巨大財務損失,還帶來多層面的連鎖反應。
高昂的恢復成本:勒索軟體攻擊造成的停機時間和系統恢復費用驚人。
法規與合規問題:資料外洩會違反 HIPAA 和 GDPR 等法規,企業將面臨高額罰款及監管調查。
供應鏈風險:87% 的醫療和製藥公司曾因第三方供應商的資安事件而受影響,顯示整個產業鏈的脆弱性。
人體健康風險:這是最嚴重的後果。數據竄改可能危及臨床試驗的準確性,導致新藥延誤上市;生產系統停擺則會直接影響藥品供應,對依賴這些藥物救命的患者造成致命威脅。
結論與未來展望
面對日益嚴峻的資安挑戰,製藥企業必須將網路安全視為核心策略,而非單純的 IT 問題。企業應強化員工的資安意識訓練,特別是識別網路釣魚攻擊的能力。同時,採用更先進的資安防護技術,並審視整個供應鏈的資安狀況,確保從研發到生產、分銷的每一個環節都受到保護。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抵禦不斷演變的網路威脅,守護企業的高價值資產與全球病患的健康安全。
資料來源:https://www.helpnetsecurity.com/2025/09/12/ciso-pharma-cybersecurity-risks/
深度解析製藥產業面臨的資安風險。本報告探討駭客如何鎖定高價值資產,如臨床資料與專利配方,並揭示攻擊帶來的嚴重後果,包括財務損失、法規挑戰與供應鏈中斷,並提供防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