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摘要
Microsoft Power Automate 作為 Office 365 生態系統的重要工具,徹底改變了企業處理重複性工作的方式。透過簡化工作流程與跨平台整合,它為企業提供了極大的營運效益。然而,這種便利性同時帶來了嚴峻的安全挑戰。
近年來,駭客開始利用 Power Automate 的合法功能來執行惡意行為,例如規避偵測、竊取資料或維持持久性存取。由於可見性不足與安全監控覆蓋率低,許多企業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攻擊對象。若缺乏嚴謹的配置、資料保護策略與持續監控,Power Automate 恐淪為網路犯罪的新型武器。
背景:自動化浪潮與雲端挑戰
自動化已成為全球企業數位轉型的重要趨勢。根據多項調查,超過 70% 的大型企業已導入至少一項自動化平台,以減少重複性人工作業,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
Microsoft Power Automate 便是這股浪潮下的產物。它屬於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的核心組件之一,與 Power BI、Power Apps、Power Virtual Agents 相輔相成。Power Automate 提供圖形化設計介面,讓業務人員與非技術人員也能設計自動化流程,實現「低程式碼開發」與「全民自動化」。
然而,與傳統內部自動化不同,Power Automate 運行於雲端環境,必須同時處理:
跨平台整合的複雜性:Outlook、SharePoint、Teams、OneDrive 等皆可能互相觸發與共享資料。
雲端資料治理挑戰:敏感數據可能在企業與個人帳號之間無形流動。
零信任落實困難:若缺乏細緻的權限控管,自動化流程可能繞過安全檢查。
這些挑戰,使得 Power Automate 雖能帶來營運效益,卻也為攻擊者開啟新的入口。
Power Automate 的運作與功能優勢
Power Automate 的核心價值在於「事件驅動的自動化」,使用者能透過 觸發器(Triggers) 與 動作(Actions) 建立流程,例如:
電子郵件自動處理
協作自動化
跨應用資料流
管理例行作業
這些優勢包括:
減少人工錯誤與重複勞務
縮短流程週期
提升跨系統整合能力
讓非工程人員也能快速開發自動化
但正因其高度自由與整合性,讓攻擊者有機會「披著合法外衣進行非法行為」。
潛在風險與威脅情境
以下段落完整套入你指定的文字,作為本章核心內容:
Microsoft Power Automate 透過簡化工作流程和更有效率地連接應用,徹底改變了企業處理重複性任務的方式。它允許使用者自動化工作流程並整合各種服務,從而簡化 Outlook、SharePoint 和 Teams 等應用程式之間的任務。雖然這種自動化減少了人工工作量,但它也為大規模管理和保護這些自動化流程帶來了新的複雜性。
與任何強大的工具一樣,尤其是那些日益複雜的工具,它也存在著一系列風險。過去主要在滲透測試人員和安全專家之間討論的問題,如今正引起網路犯罪群體的關注。攻擊者開始使用 Power Automate 來規避偵測、執行惡意操作,並利用合法工作流程來維持存取權限或提取敏感資料。目前已有案例表明,攻擊者利用 Power Automate 嵌入 Office 365 環境,悄悄提取業務資訊而不引起警報。
在 Microsoft 環境中配置適當的安全性和可見性是一項複雜且動態的挑戰,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整合加劇了這種複雜性,為本已多方面的生態系統增添了更多複雜性,許多組織仍然沒有意識到這種威脅,儘管自動化如此有用的特性和複雜性也可能使其成為一種微妙而有效的攻擊方法。
Power Automate 的靈活性和整合功能使其能夠有效簡化營運。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這些功能可能會使其在成為業務推動者的同時,也成為潛在的攻擊媒介。安全團隊需要對自動化工作流程實施嚴格的存取控制、強大的監控和持續的審計,以幫助其組織有效應對針對複雜 Office 365 生態系統的新興威脅。應用以下最佳實踐還可以幫助防禦者減少其組織的攻擊面並彌補可見性方面的差距:
強化配置以防止濫用:如果不需要 PAD,則應使用群組原則將其停用, Microsoft 在其治理文件中提供了有關此方面的詳細指導。
應在整個 Power Platform 中定義和維護資料遺失防護 (DLP) 策略:這些策略有助於防止敏感資料在業務關鍵型系統和非業務連接器(例如個人電子郵件或雲端儲存服務)之間傳輸。
監控流程執行是另一個關鍵的防禦層:管理員應該使用內建分析功能和自訂安全角色來追蹤誰在運行流程、這些流程在做什麼以及它們是否符合預期行為。微軟已經發布了一份管理員指南,概述如何有效地實施這些控制措施。
應建立檢測機制來識別濫用跡象:這些跡象包括從非標準路徑執行的流程、啟動 cmd.exe 或 powershell.exe 等命令列工具,或修改登錄項目以建立持久性。雖然 Power Automate 的原生遙測功能有限,但通常可以透過端點監控和行為分析來偵測這些行為。
技術挑戰深度解析
隱蔽性攻擊:攻擊者可將惡意邏輯藏於合法流程中,繞過傳統安全檢測。
多重整合風險:當 Power Automate 連接第三方應用(如 Gmail、Dropbox)時,企業資料可能外流至不受管控的環境。
帳號濫用:若攻擊者竊取 O365 帳號,能利用 Power Automate 創建隱藏流程來長期存取。
可見性缺口:傳統 SIEM 難以監控雲端流程,缺乏跨平台關聯性分析。
實際案例模擬
案例一:資料竊取
攻擊者在員工帳號中建立流程,將所有含附件的郵件自動轉存至私人雲端帳號,長期竊取公司檔案。
案例二:持久性後門
黑客利用 Power Automate 觸發器,在帳號遭重置後自動新增權限,維持長期滲透。
案例三:橫向移動
利用 Teams 與 SharePoint 的流程,攻擊者可逐步存取不同部門資料,擴大影響範圍。
對企業的影響
營運層面:流程遭操控可能導致業務中斷,甚至造成財務損失。
法規層面:敏感資料外洩將觸發 GDPR、HIPAA、ISO 27001 或台灣個資法等罰則。
信譽層面:若媒體揭露企業因 Power Automate 遭攻擊,品牌信任將受嚴重打擊。
建議措施與防禦策略
落實零信任架構:針對 Power Automate 相關流程執行最小權限原則。
持續監控:導入雲端原生 SIEM、UEBA 分析異常行為。
資料保護:建立跨平台 DLP,防止敏感數據流至非企業環境。
組態審查:定期檢視 PAD 與連接器設定,移除不必要功能。
教育與意識提升:讓使用者理解自動化流程濫用的風險。
事件回應計畫:制定專門針對 Power Automate 的應變流程,確保一旦偵測異常可立即隔離。
AI 輔助防禦: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偵測異常流程行為,例如不合常理的觸發器與資料流動。
結論
Power Automate 在推動企業數位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若忽視其安全挑戰,將為駭客創造新的攻擊面。企業應將 Power Automate 視為「高風險工具」,並建立多層次防護,包括零信任控管、資料保護策略、行為監控與持續稽核。唯有如此,才能在享受自動化帶來的高效益同時,確保企業免於隱形威脅。
資料來源:https://www.trendmicro.com/vinfo/ph/security/news/threat-landscape/complexity-and-visibility-gaps-in-power-automate
探討 Microsoft Power Automate 在自動化流程與應用整合中帶來的便利與挑戰,分析其在安全性與可見性上的缺口,並提出因應措施,協助企業有效強化 Office 365 生態系統的防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