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ilot Vision 啟用即時截圖分析功能,AI 協作力升級但隱私疑慮升溫
微軟近期為 Windows 11 推出名為 Copilot Vision 的新功能,此功能讓 Copilot 能夠即時擷取使用者畫面畫面並進行分析,以提供上下文相關的建議。雖然提升了工作效率與人機互動體驗,但也引發業界對於「畫面上傳雲端」所可能造成的隱私與資料保護風險的關注。
Copilot Vision 功能概述
Copilot Vision 是 Copilot 進一步結合 AI 與電腦畫面的創新功能,它允許 AI 能夠「看見」使用者的螢幕畫面,理解其目前正在處理的內容,並提供即時建議,例如摘要段落、生成郵件回覆、圖表美化建議等。
觸發方式:使用者啟動該功能後,Copilot 將擷取畫面截圖並上傳至 Microsoft 雲端進行分析。
- 分析方式:透過 OCR(光學字元辨識)與大型語言模型(LLM)來理解畫面資訊並回應。
與 Recall 的差異
與微軟先前在 Copilot+ PC 中主打的 Recall 功能不同,Recall 是將所有畫面歷史保留在本機端,而 Copilot Vision 則是「即時擷取 → 上傳伺服器 → 分析」的過程。也因此,Copilot Vision 涉及使用者畫面即時傳輸至雲端,讓隱私與資安專家產生疑慮。
Recall 是本地分析,不經雲端。
Copilot Vision 是雲端分析,涉及上傳敏感資料。
微軟強調,Copilot Vision 為「使用者自願開啟(opt-in)」的功能,且所有截圖與語音將在分析後即時刪除,不會長期儲存。
功能應用與使用體驗
目前 Copilot Vision 功能已開放給 Windows Insider 測試者,預期未來將擴展至所有 Copilot Pro 使用者與支援設備。該功能也預計延伸支援行動平台(iOS/Android)之 Copilot App,可即時分析手機畫面或掃描內容。
隱私與資安疑慮
由於 Copilot Vision 涉及擷取使用者畫面並上傳分析,其內容可能包含密碼、財務資訊、商業機密等敏感資訊。這讓企業、政府單位及高隱私場域用戶需審慎考量啟用與否。潛在風險包括:
未經授權擷取機密資料
用戶不知情畫面已被上傳分析
被惡意濫用作為側錄或側寫手段
違反公司內部合規條件或資料外流政策
企業與管理者建議
為因應 Copilot Vision 帶來的創新與風險,企業資訊部門可採取以下建議:
設定啟用條件:透過 IT 管理工具限制只有特定用戶或應用可使用 Copilot Vision。
制定內部政策:針對使用者啟用 AI 視覺分析進行權限控管、行為規範與教育訓練。
審計與紀錄功能:啟用使用日誌追蹤,記錄截圖上傳事件與回應。
避免處理機密場景:機密業務處理應避免使用此功能,或限定僅在無敏感畫面時啟用。
評估合規風險:如需處理歐盟用戶資料,應依 GDPR 審查數據處理政策,避免違規。
未來展望
Copilot Vision 雖為 AI 應用注入嶄新動能,但其帶來的資安與隱私議題將促使企業重新審視「人機互動的邊界」。可預期未來 Microsoft 將提供更多自訂選項,讓使用者可針對截圖範圍、保存時間、分析類型等進行管控。此外,更多 AI 平台如 Google Gemini、Apple Intelligence 等亦可能導入類似功能,屆時整體市場將面臨一場關於「AI 看見了什麼?能看多少?」的隱私革命。
資料來源: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7/23/microsoft_copilot_vision/?td=rt-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