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電子郵件安全仍停留在防毒階段
在網路安全領域,電子郵件仍然是組織面臨的主要攻擊媒介。然而,儘管技術不斷進步,當前的電子郵件安全方法卻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其有效性已難以應對日益複雜和精密的威脅。The Hacker News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當前的電子郵件安全困境,如同防毒軟體在面對新型惡意軟體時的捉襟見肘,過度依賴傳統的防護機制,而未能有效應對現代化的攻擊手法。


電子郵件安全面臨的挑戰

傳統的電子郵件安全解決方案,如同早期的防毒軟體,主要依賴於 簽名比對和已知威脅資料庫。它們掃描電子郵件中的惡意連結、附件和已知惡意軟體的指紋。然而,這種方法在面對新型、零日攻擊以及不包含惡意程式碼的社交工程攻擊(如商業電子郵件詐騙 BEC)時顯得力不從心。
現代網路犯罪分子不斷進化其攻擊策略,例如:
  • 高度客製化的釣魚郵件:這些郵件經過精心設計,模仿真實的通信,難以被傳統的垃圾郵件過濾器識別。
  • 無惡意軟體的攻擊:BEC攻擊通常不包含惡意附件或連結,而是透過誘騙員工執行欺詐性轉帳或其他操作。
  • 魚叉式網路釣魚:針對特定個人或組織的攻擊,利用收集到的情報來提高成功率。
  • 供應鏈攻擊:入侵供應商的電子郵件系統,再向其客戶發送惡意郵件。
  • 內部威脅:惡意內部人員可能利用其合法存取權限發送惡意郵件。
這些新型威脅的出現,使得依賴簽名和已知模式的傳統電子郵件安全解決方案的效果大打折扣。如同過時的防毒軟體無法偵測到新型惡意軟體變種,傳統的電子郵件安全系統也難以有效攔截這些精心設計的攻擊。


過時方法導致的風險

電子郵件安全方法的停滯不前,使得組織面臨越來越高的風險,包括:
  • 財務損失:BEC 詐騙可能導致巨額資金損失。
  • 資料外洩:釣魚攻擊可能竊取敏感憑證和個人資訊。
  • 聲譽損害:成功的電子郵件攻擊會損害組織的聲譽和客戶信任。
  • 業務中斷:勒索軟體等惡意軟體可能透過電子郵件傳播,導致系統癱瘓。
  • 合規風險:資料外洩可能導致違反相關法規。


尋求更先進的電子郵件安全策略

為了有效應對現代電子郵件威脅,組織需要採用更先進的安全策略,擺脫對過時防護機制的依賴。這包括:
  1. 行為分析和異常偵測:利用 AI 和機器學習技術分析電子郵件的內容、發件人行為、通信模式等,以識別異常活動和潛在威脅,即使這些威脅是未知的或不包含惡意程式碼。
  2. 零信任原則:對所有電子郵件通信都採取不信任的態度,要求對發件人和內容進行嚴格驗證。
  3. 攻擊面縮小:實施更嚴格的存取控制和權限管理,限制潛在的攻擊入口。
  4. 使用者安全意識培訓:加強員工對釣魚郵件、BEC詐騙等社交工程攻擊的識別能力,將「人」作為安全防線的重要一環。
  5. 郵件身份驗證協定:部署SPF、DKIM和DMARC等郵件身份驗證協定,防止郵件欺騙。
  6. 威脅情報共享:參與威脅情報共享平台,及時了解最新的攻擊趨勢和手法。
  7. 持續監控和響應:建立完善的電子郵件安全監控體系,並制定快速響應計畫,以便在發生安全事件時及時處理。


結論

如同防毒軟體需要不斷進化以應對新型惡意軟體,電子郵件安全也必須擺脫對過時方法的依賴,轉向採用更智慧、更主動的安全策略。唯有如此,組織才能有效應對日益複雜和多樣化的電子郵件威脅,保護其資產和聲譽免受損害。

 
資料來源:https://thehackernews.com/2025/07/email-security-is-stuck-in-antivir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