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網路攻擊手法轉變,瀏覽器成資安主戰場

報導摘要

這篇名為《瀏覽器如何成為網路戰場的主要陣地》的文章,探討了網路攻擊手法的轉變,強調瀏覽器已成為主要的網路攻擊載體。過去的攻擊主要集中在入侵終端設備並在網路內部橫向移動以竊取資料或部署勒索軟體。然而,隨著軟體即服務(SaaS)的廣泛採用,核心業務系統現在都透過網路瀏覽器存取。這種轉變使得員工的網路瀏覽器成為攻擊者的「軟肋」,因為數位身分、憑證和會話都在其中建立和使用。攻擊者透過釣魚活動、資訊竊取惡意軟體或惡意瀏覽器擴充功能等技術,竊取憑證或會話令牌。文章指出,雖然攻擊者已適應這種新的IT環境,但安全措施尚未完全跟上。高知名度的資料洩露事件,如2024年的Snowflake攻擊和2025年的Scattered Spider犯罪浪潮,都證明了這些以身分為導向的攻擊的成功。文章建議,解決方案是利用瀏覽器作為安全團隊的遙測來源和控制點,因為身分攻擊在瀏覽器中展開,提供了觀察、攔截和關閉這些攻擊的理想視角。


資安風險

隨著瀏覽器成為主要攻擊介面,企業面臨多重資安風險:

  1. 身分竊取與會話劫持:攻擊者主要目標是竊取用戶在瀏覽器中建立的數位身分、憑證和會話令牌,這些資訊可用於未經授權的存取。
  2. 廣泛的攻擊面:企業內部有大量透過瀏覽器存取的應用程式和帳戶,每個都有不同的安全配置,形成龐大且脆弱的攻擊面。
  3. 多因素驗證(MFA)繞過風險:許多帳戶容易受到MFA繞過釣魚工具包的攻擊,即使實施了MFA也可能被規避。
  4. 惡意瀏覽器擴充功能與資訊竊取軟體:惡意擴充功能或資訊竊取軟體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監控和竊取敏感數據,而用戶可能不自知。
  5. 高階釣魚攻擊的威脅:現代釣魚攻擊高度複雜,利用規避技術並濫用合法SaaS服務來偽裝,使其難以被傳統安全工具偵測。


安全影響

這些資安風險對企業造成嚴重影響:

  1. 資料外洩與經濟損失:成功的身分竊取或會話劫持可能導致敏感數據外洩、知識產權竊取,甚至直接的經濟損失。
  2. 業務中斷與營運成本增加:網路攻擊可能導致業務流程中斷,修復系統、進行鑑識分析和應對聲譽損害會產生高昂的營運成本。
  3. 合規性與法律問題:資料外洩可能導致違反數據保護法規(如GDPR、CCPA),面臨巨額罰款和法律訴訟。
  4. 聲譽損害與客戶信任流失:資安事件會嚴重損害企業聲譽,影響客戶對其安全能力的信任,進而流失客戶。
  5. 內部員工資安意識不足:員工在瀏覽器使用上的不當行為或對釣魚攻擊的識別能力不足,會成為攻擊者的突破口。


行動建議

為有效應對瀏覽器成為主要網路攻擊介面的挑戰,企業應採取以下行動:

  1. 強化身分與存取管理(IAM):實施強大的身分驗證機制,如無密碼驗證或硬體安全密鑰,並確保所有帳戶都啟用多因素驗證,且定期審查存取權限。
  2. 部署先進的釣魚防護方案:利用AI和機器學習技術來偵測和攔截高階釣魚攻擊,特別是那些模仿合法SaaS服務的攻擊。
  3. 利用瀏覽器作為安全遙測源:部署能夠從瀏覽器收集登入屬性、用戶行為和釣魚頁面活動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即時偵測和響應。
  4. 實施瀏覽器隔離技術(Browser Isolation):透過將瀏覽器會話在遠端安全環境中運行,將潛在惡意內容與用戶設備隔離,從根本上降低瀏覽器漏洞被利用的風險。
  5. 定期進行資安意識培訓:對員工進行頻繁且具實用性的資安意識培訓,特別是關於如何識別和應對釣魚攻擊、惡意擴充功能和不明連結。
  6. 持續監控與漏洞管理:建立持續監控機制,定期掃描並修補瀏覽器和相關應用程式的漏洞,確保及時更新軟體和安全補丁。


結論

瀏覽器已不再僅是資訊瀏覽的工具,而是成為網路犯罪分子發動攻擊的核心平台。隨著企業對SaaS服務的依賴加深,員工的瀏覽器成為攻擊者竊取數位身份和憑證的關鍵目標。傳統的安全工具已不足以應對這種轉變。未來,企業必須將瀏覽器視為一個重要的安全遙測點和控制中心,從瀏覽器層面實時觀察、攔截並化解身分驅動的攻擊。透過結合先進的身分驗證、智慧型釣魚防護、瀏覽器隔離技術以及持續的員工培訓,企業才能建立一套全面且彈性的防禦體系,有效應對這個不斷演變的網路安全戰場。
 

資料來源:https://thehackernews.com/2025/07/how-browser-became-main-cyb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