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長如何引領有效的AI治理:企業邁向可信任AI的關鍵力量
隨著人 工智慧(AI)技術在企業中迅速擴展,資安長(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 CISO)不再只是資訊安全的守門人,更是推動AI治理與風險管理的核心角色。AI的潛力巨大,但若缺乏有效治理,將可能引發資料濫用、偏見決策、合規違規等風險。本文整理出CISO在推動AI治理上的五大重點策略,協助企業建立可信任、合規且具韌性的AI應用環境。
CISO應主導AI風險識別與分類
AI系統的風險不僅限於技術層面,更涵蓋倫理、隱私、合規與商業影響。CISO需建立跨部門的風險識別流程,將AI風險納入企業整體風險管理架構中。具體作法包括:
- 建立AI風險分類模型,區分模型偏誤、資料洩漏、操控風險等類型。
- 將AI風險納入資安事件回報機制,確保即時通報與處置。
- 與法務、隱私、合規部門協作,釐清AI使用的法律責任與資料處理界線。
導入AI治理框架,強化制度化管理
CISO可參考NIST AI RMF、ISO/IEC 42001等國際標準,導入制度化的AI治理框架,確保AI系統的設計、部署與監控皆符合企業政策與法規要求。建議步驟如下:
- 制定AI使用政策,明確規範模型訓練資料來源、使用目的與保留期限。
- 建立AI模型生命週期管理制度,涵蓋開發、測試、部署、監控與退場。
- 導入AI審查流程,針對高風險模型進行倫理與安全性評估。
推動AI透明度與可解釋性
AI系統的「黑箱」特性常使決策難以追溯,CISO應推動模型可解釋性與決策透明度,以提升使用者信任與合規性。具體措施包括:
- 要求開發團隊提供模型解釋報告,說明決策邏輯與輸入參數。
- 對外部使用者提供簡易的模型運作說明與風險提示。
- 導入模型監控工具,即時偵測異常行為與偏誤輸出。
建立AI資安防護機制
AI系統本身亦可能成為攻擊目標,例如透過對抗樣本操控模型、竊取訓練資料等。CISO需將AI納入資安防護範疇,強化以下措施:
- 對AI模型進行威脅建模與滲透測試,模擬可能的攻擊手法。
- 導入模型完整性驗證機制,防止未授權修改或替換。
- 強化資料保護措施,避免訓練資料遭竊或濫用。
培養AI治理文化與教育訓練
AI治理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組織文化的展現。CISO應推動全員參與的AI風險意識與治理文化,並提供持續性的教育訓練:
- 建立AI使用者守則,強調倫理、隱私與安全責任。
- 定期舉辦AI風險與治理工作坊,提升員工辨識與應對能力。
- 與HR部門合作,將AI治理納入新進員工訓練與績效評估指標。
結語:CISO是AI治理的推動者,不只是守門人
在AI驅動的數位轉型浪潮中,CISO的角色正從「防禦者」轉型為「治理者」。透過制度化的風險管理、跨部門協作、技術防護與文化建構,CISO能夠引領企業邁向可信任、合規且具韌性的AI未來。AI治理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戰略。
資料來源:https://thehackernews.com/2025/09/how-cisos-can-drive-effective-ai.html
本文初步探討CISO如何透過風險識別、治理框架、資安防護與文化建構,協助企業打造可信任、合規且具韌性的AI環境,迎接數位轉型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