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資安預算緊縮下的 AI 驅動防禦轉型策略
背景與挑戰
近年來,資安預算成長速度明顯放緩。部分調查顯示,2022 年企業資安支出成長率仍高達兩位數,但到 2025 年僅維持在個位數水準。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包括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利率與通膨壓力等。
與此同時,網路威脅持續增加,勒索軟體、供應鏈攻擊與社交工程事件頻繁發生,導致安全團隊人力緊繃、士氣低落。資源有限與威脅加劇的落差,迫使組織尋求更高效率的解決方案,AI 驅動的資安防禦因此成為產業轉型的核心選項。

產業趨勢觀察
  1. AI 驅動資安成為主流
  • AI 已廣泛用於重複性與高頻率任務,例如警示分類、異常偵測與基礎通報。
  • 安全人員逐步將精力集中於戰略性與高價值工作,如攻擊模擬、威脅獵捕與資安架構規劃。
  1. 資安工具加速整合
  • 過去安全工具分散,導致數據孤島與資源浪費。
  • 趨勢是將工具納入統一平台,利用 AI 自動化提升效能與能見度。
  1. 供應鏈與政策環境變化
  • 企業不再過度依賴單一來源供應商,開始採取多元化、區域化策略。
  • 政策與法規(如資料保護、AI 應用規範)變動頻繁,對資安投資與防禦策略影響顯著。
  1. 人才結構轉型
  • 入門級與例行性工作逐漸由 AI 承接。
  • 人才需升級至高階資安分析、AI 監控與跨領域合作,培養「AI 輔助下的新型專業技能」。

應變策略
  1. 策略性資源整合:將 AI 應用於警示處理、漏洞優先排序等高耗時任務,釋放人力投入策略性分析與治理。
  2. 流程與架構改造:建立 AI 驅動的標準流程,整合既有工具與數據源,消除冗餘與資訊孤島。
  3. 供應鏈與政策韌性:採取多供應商與多區域策略,降低地緣政治與市場不確定性風險。
  4. 人才與組織轉型:重新定位基層角色,將重複任務交由 AI,並強化員工在分析、決策與監管方面的能力。
  5. 前瞻投資與監控:優先投資於 AI 驅動的資安平台與威脅模擬系統,設立績效指標,定期評估 AI 導入後的效益。
資料來源:https://www.securityweek.com/tight-cybersecurity-budgets-accelerate-the-shift-to-ai-driven-defense/

 
本報告解析產業趨勢,指出高階管理者應如何整合 AI 與人力,推動流程再造、強化供應鏈韌性、重塑人才結構,並透過前瞻投資與績效監控,建立高效率、可持續的網路安全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