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合規團隊如何將人工智慧風險轉化為機會
前言:AI時代的合規新挑戰

在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在享受其帶來的高效率與創新優勢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法規遵循挑戰。各國政府與監管機構正試圖追趕AI的腳步,但技術演進的速度遠超過法規的制定。這種「監管落差」讓企業處於一個灰色地帶,既不能因等待法規而停滯不前,又必須確保其AI應用是負責任且符合道德規範的。Drata資安長Matt Hillary在其專訪中,精闢地剖析了這一困境,並提出了應對之道,強調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等待。


超前部署:為什麼不能坐等法規?

Hillary指出,鑑於AI技術的發展速度,企業如果一味等待正式且全面的法規出台,將會錯失市場先機。因此,他強烈建議企業應採取「全球優先、在地快速」(global-first, local-fast)的心態。這意味著,企業應該率先採用那些已經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框架和標準來管理AI風險,例如NIST AI風險管理框架(AI RMF)ISO/IEC 42001

這些框架雖然不是強制性的法律,但它們提供了結構化的方法論,涵蓋了從風險評估、治理到模型透明度的各個層面。透過主動遵循這些既有標準,企業不僅可以展示其在AI應用上的負責任態度,建立客戶與合作夥伴的信任,更能為未來正式法規的出台做好準備,避免屆時手忙腳亂。

AI如何改變法規遵循的本質

Hillary認為,AI對法規遵循的影響是雙重的:它既會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強大的解決方案。


挑戰:新風險的誕生
  1. 資料隱私與不透明性: AI模型可能以難以追蹤的方式處理資料,使企業難以完全掌握資料流向,這對GDPR等資料隱私法規構成重大挑戰。

  2. 偏見與公平性: 如果訓練資料存在偏見,AI模型也將繼承並放大這些偏見,導致歧視性結果,這不僅是道德問題,也可能違反反歧視法規。

  3. 模型驗證與可解釋性: AI模型,特別是深度學習模型,常被視為「黑盒子」。確保其決策過程透明、可解釋,並持續進行驗證,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

 

機遇:自動化賦能合規

儘管挑戰重重,AI也為合規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Hillary強調,AI的自動化能力將從根本上改變法規遵循的本質,使其從一個週期性、人工密集型的後勤職能,轉變為一個持續性、即時監控的核心業務。

  • 流程自動化: AI可以自動化許多耗時的合規任務,例如收集證據、監控系統配置、審核日誌記錄等。這將大大減輕合規團隊的負擔,讓他們能將精力集中在更複雜的風險分析和策略制定上。

  • 即時監控: 傳統的合規審核往往是每年一次或每季一次,存在監管空窗期。而AI可以實現對系統的持續性監控,一旦發現不合規的行為或配置偏差,就能立即發出警報,實現即時修復。


結論:AI合規的未來藍圖

總結來看,人工智慧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一種重新定義企業法規遵循思維的催化劑。它迫使我們從被動的「事後補救」轉向主動的「事前預防」。企業不應再將合規視為一種負擔,而應將其視為一種競爭優勢。透過在組織內部建立AI治理架構,並將其與現有的資安與合規流程相整合,企業不僅能有效管理新風險,還能利用AI的自動化能力,讓法規遵循變得更有效率、更具韌性。這條路雖然充滿挑戰,但對於希望在數位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而言,是唯一且必經的道路。


資料來源:https://www.helpnetsecurity.com/2025/08/27/matt-hillary-drata-ai-regulatory-compliance/
以Drata資安長Matt Hillary的觀點,深入探討人工智慧(AI)對企業法規遵循帶來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