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錯誤設定仍是資料外洩主要根源之一

SaaS(軟體即服務)環境中的安全事件多數源自錯誤組態或許可權問題,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漏洞或進階攻擊。這一現象揭示了資安領域中一個常被忽視的混淆點,影響企業的防護策略。這種混淆不僅是語義問題,更反映了共享責任模型(Shared Responsibility Model)在SaaS環境中的模糊界限。

漏洞通常是SaaS平台代碼中的缺陷,僅由供應商修補,例如零日攻擊或代碼層漏洞。而錯誤組態則由用戶控制,涉及系統設置、存取權限、整合配置及政策執行情況。例如,第三方應用過度存取權限或敏感內部網站意外公開即屬典型錯誤組態。這種區別對於企業防護至關重要,因錯誤組態無法通過日誌或警報檢測,需直接分析配置、許可權及整合設置。

SaaS攻擊路徑通常從存取嘗試開始,經由組態缺陷導致數據外洩。每一步均可通過態勢控制(Prevent)或異常/事件驅動警報(Detect)阻斷。報告顯示,錯誤組態常導致未見警報的風險曝光,例如許可權過高或未加密的數據存儲。

目前許多企業依賴傳統防火牆或威脅檢測工具,卻忽略組態管理的重要性。SaaS應用平均數量已達112個,整合複雜性增加,錯誤組態風險隨之上升。2024年研究顯示,微軟365平均每部署超過1000個SaaS間連接,許多用戶低估此風險。這種「影子IT」與第三方整合進一步加劇隱患,企業需建立持續監控機制。

為應對錯誤組態風險,建議定期審計配置與許可權,確保最小權限原則(Least Privilege);其次,實施態勢管理工具,實時檢測組態漂移;再者,加強員工培訓,識別潛在錯誤設置;最後,建立跨部門協作,明確供應商與用戶責任分工。專家指出,傳統防護需升級為主動式管理,以適應SaaS環境的動態性。

2025年SaaS安全報告揭示,錯誤組態已成為主要突破口,企業需重新審視防護策略。隨著AI與雲技術普及,資安意識應從修補漏洞轉向優化配置。雖然報告數據具參考價值,但其來源為特定調查,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驗證。總體而言,錯誤組態的威脅提醒我們,資安不僅依賴技術,更需管理與文化層面的改變。

資料來源:https://thehackernews.com/2025/08/misconfigurations-are-not.html

大多數 SaaS 安全事件非因程式漏洞,而是使用者錯誤設定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