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監管壓力要求工業網路安全實現可見性、治理和協調,從而對其進行重新定義

引言

隨著數位轉型與工業控制系統(ICS)及營運技術(OT)的快速發展,資安已成為關鍵基礎設施的核心挑戰。根據 Industrial Cyber 報導,全球監管壓力正重新定義工業資安,推動企業從被動的合規清單轉向持續性、系統化的治理模式。 新法規要求更高的資產可視性、嚴謹的治理架構及國際協調,促使資安成為日常營運的核心,而非僅為定期稽核項目。台灣應用軟件深入分析此趨勢,探討監管如何驅動工業資安轉型,並提供實務建議,協助企業因應新時代的挑戰。
 

監管壓力重塑工業資安

近年來,全球監管機構針對工業資安推出更嚴格的規範,例如歐盟的 NIS2 指令、北美的 NERC CIP 標準及澳洲的 SOCI 法規。這些法規擴大了資安範疇,強調領導階層的責任,並對不合規企業施以重罰。 例如,NIS2 要求關鍵基礎設施營運商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並實施持續監控;NERC CIP 則專注於電力系統的網路安全,確保運營連續性。這些規範不僅要求技術升級,還改變企業的文化與治理思維,將資安視為業務策略的核心。
監管壓力的核心在於「可視性」。傳統 OT 系統因設計時未考慮即時監控與存取控制,導致資產管理與威脅偵測的挑戰。現代法規要求企業實現資產清單的全面可視性,涵蓋硬體、軟體及網路連線。 此外,跨國企業面臨不同地區法規的挑戰,需協調全球標準與在地要求,凸顯國際協調的重要性。台灣應用軟件建議企業採用整合性資安平台,實現即時監控與法規遵循,降低合規成本。
 

治理模式的轉變

過去,工業資安多仰賴週期性稽核與應急措施,難以應對快速演變的威脅。現今,監管壓力推動治理模式從「被動合規」轉向「持續治理」。 這要求企業建立跨部門的資安團隊,結合工程、安全與資安專家,實現協同治理。專家指出,財務風險量化的儀表板正成為趨勢,將控制漏洞轉換為財務風險,幫助管理者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
例如,企業可透過 SIEM(安全資訊與事件管理)及 SOAR(安全編排、自動化與回應)系統,整合 OT 網路監控與漏洞掃描,提升應對效率。 此外,零信任架構與持續風險評估正成為治理核心,確保系統在動態威脅環境下的韌性。台灣應用軟件提供進階資安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建構符合法規的治理框架,兼顧運營效率與安全性。
 

國際協調與挑戰

隨著供應鏈全球化,工業資安的挑戰已超越單一國家。不同地區的法規差異(如 NIS2 與 NERC CIP 的要求)增加企業的合規負擔。 專家建議,企業應參與國際標準組織(如 ISA、NIST),追蹤法規變動並採納最佳實務。 例如,ISA/IEC 62443 標準提供 OT 資安的通用框架,協助企業統一全球站點的安全策略。
然而,許多企業仍面臨成熟度差距。大型跨國公司的站點安全水平不一,需平衡全球標準與在地化需求。 此外,合規成本上升迫使企業在安全投資與運營支出間尋求平衡。台灣應用軟件建議採用自動化工具(如資料分析與 AI 驅動的風險管理),提升治理效率,同時降低長期成本。
 

實務建議

為因應監管壓力與新興威脅,企業應採取以下措施:
  1. 提升資產可視性:部署資產管理工具,建立全面的 OT 資產清單,涵蓋設備、連線與軟體版本。
  2. 建構持續治理:採用 ISA/IEC 62443 或 NIST 框架,建立跨部門資安團隊,實現持續監控與風險評估。
  3. 整合 IT/OT 安全:針對 IT/OT 融合環境,部署專為 OT 設計的資安解決方案,確保運營連續性。
  4. 參與國際協作:加入行業協會(如 ISA 或 ICSJWG),獲取法規更新與威脅情報,強化全球合規能力。
  5. 投資新興技術:利用 AI 與機器學習進行異常檢測與風險優先排序,但需確保人力監督以降低誤報風險。
     

結論

監管壓力正推動工業資安進入新時代,強調可視性、治理與國際協調。企業需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治理,將資安融入運營核心。台灣應用軟件致力提供專業資安工具與諮詢服務,協助企業應對複雜的法規環境,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立即聯繫我們,了解如何強化您的 OT 資安,迎接 2025 年的挑戰!
資料來源:https://industrialcyber.co/features/industrial-cybersecurity-redefined-by-regulatory-pressure-demanding-visibility-governance-and-harmo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