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韋爾指出六大力量推動 OT 網路安全成為製造策略的核心
前言與背景概述
根據 Rockwell Automation 最新發布的《State of Smart Manufacturing Report》,製造業者已從將 OT 資安視為附加責任,轉向主動將其納入營運戰略核心。高達 96% 的製造商已部署或計畫在未來五年內部署 OT 安全平台,並超過一半已大規模導入資安措施。隨著網路安全變為提升營運績效的最快捷徑,韌性不再僅為成本,而逐漸演化為提升獲利的關鍵槓桿。
六大推動力解析:OT 資安躍升策略核力量化表達
- 全面採用安全平台(Universal Platform Adoption):調查顯示,64% 的製造商已運行 OT 資安平台,另有 32% 計畫於五年內部署。安全平台構成了必然轉型,市場已通過臨界點,這代表 OT 安全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配備的基本能力。
- 預算與自動化 ROI 聯動(Budget Alignment with Automation):資安花費不再被視為合規稅,而是必須以「省下稽核時間」、「縮減停機成本」、「加快 AI 資料可用速度」等方式來直接展現價值。當 OT 資安能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績效指標如:整體設備效率(OEE)、平均回復時間(MTTR)等,成為評估資安投資的核心指標。
- 董事會層級風險監督(Board-Level Risk Oversight):隨著 OT 面臨重大風險,董事與執行團隊不再將其交由 IT 分支處理,而是將資安風險納入董事會議程。這包括量化的風險報告,如:潛在營運損失、網絡中斷機率、保費影響等。
- 安全設計的硬體(Secure-by-Design Hardware):31% 的製造廠商正採購具備安全控制功能的硬體,例如:控制器內建存取控制、有簽名韌體與內建遙測功能。這要求供應鏈在 RFQ 階段就納入安全條款(如 secure boot 與 rollback 計畫),並將裝置日誌整合至 SIEM,以提早發現問題。
- 精通資安的員工(A Cyber-Literate Workforce):81% 的企業將資安文化列為首要任務,有 50% 的受訪者指出未來一年將招聘具資安技能的人才。企業採用多種方式提升內部資安素養,包括:輪班交接口訓練、快速補丁表揚、季度無事故獎勵與相關認證資助,讓資安行為成為日常工作的一環。
- 安全與作業安全並重的文化(Safety-Plus-Security Culture):員工與管理層對資安的認知仍是重要阻礙。25% 的製造商認為員工抗拒變革是推動智慧製造的挑戰,另 25% 指出資安意識在高層仍不足。推廣「安全與資安同戴安全帽」文化,例如:跨部門演練、資安安全里程碑表揚、IT/OT 联合演習,是促使組織形成安全共享記憶的關鍵。
策略建議:高階管理者如何行動起來
- 量化 OT 資安成效,提升戰略性投資支持:透過在部署前後設定基線,將漏洞關閉具體轉換成「節省生產分鐘」、「減少合規時間」等具體數據,納入季度 KPI,讓財務部與生產部共視資安為績效而非成本。
- 將資安平台與自動化 ROI 結合,吸引轉型預算:將安全預算與自動化、預測保養、能源控管、AI 品質檢測等轉型效益掛鉤,使資安成為推動數位化的核心力量,擴大投資覆蓋面。
- 建立董事級風險報告機制:每季提供 OT 資安成熟度評量,包括控制成熟度、桌上演練頻率與結果、保險溢價影響分析等,強化風險導向與決策支持。
- 導入 Secure-by-Design 供應鏈條件:在採購流程中明訂安全條件,如簽名韌體、version 管理、測試窗口與 rollback 計畫,串接供應鏈安全與品質驗收流程。
- 培養資安文化,將日常操作與資安行為融合:建立輪班訓練、攻防演練、資安認證與表揚制度,讓員工將資安視為生產的一部分,減少「資安要素成為負擔」的抵抗力。
- 與安全與職安文化融合,推動跨部門演練:IT/OT 演習與危機管理日常化,使資安事件演練與職安模擬同步進行,打造成為組織共同面對危機的共識與執行模式。
資料來源:https://industrialcyber.co/manufacturing/rockwell-flags-six-forces-pushing-ot-cybersecurity-to-the-core-of-manufacturing-strategy/
文章探討通用平台、預算整合、董事會監督、安全硬體、資安人才與企業文化如何推動這場變革,並助製造商提升營運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