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汽車產業邁向智慧化與聯網化,便利的同時也引入了前所未有的網路安全風險。過去,車輛竊盜可能需要專業的開鎖技巧或暴力破壞,但如今,
駭客只需透過相對簡單的電子設備,便能輕易地「無聲無息」地竊取車輛。最近一宗針對全球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OEM)的集體訴訟,揭示了這種被稱為「無聲竊盜疫情」的嚴重性,將汽車鑰匙遙控器(key fob)的安全漏洞推向了風口浪尖。這不僅是一場法律訴訟,更是一個關於汽車網路安全風險的深刻警示。本報告將深入探討此類竊盜事件的技術細節、訴訟所揭露的問題,以及汽車產業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時應採取的防範措施。
「無聲竊盜」的技術手段與鑰匙遙控器漏洞
這宗集體訴訟的核心指控是,
涉事 OEM 在明知其鑰匙遙控系統存在安全缺陷的情況下,仍使用未加密且易受攻擊的技術,且未對消費者提供足夠的警告或補救措施。這種「無聲竊盜」主要利用了現代車輛無鑰匙進入系統的根本性漏洞:
- 未加密的無線電頻率(RF)訊號: 大多數無鑰匙進入系統透過無線電頻率發送訊號。然而,如果這些訊號未經加密或加密強度不足,攻擊者就可以使用現成的設備(如「中繼攻擊」設備或訊號增強器)來攔截、複製甚至重放(replay)這些訊號。
- 中繼攻擊(Relay Attack): 駭客通常兩人一組,一人靠近車主(或放置鑰匙的地方),用設備放大鑰匙訊號;另一人靠近車輛,用另一設備接收訊號並傳送給車輛,欺騙車輛以為鑰匙就在附近,從而解鎖車門甚至啟動引擎。
- 訊號複製(Signal Cloning)/重放攻擊(Replay Attack): 攻擊者攔截鑰匙遙控器發出的訊號,然後在稍後時間「重放」給車輛,使其誤以為是合法的解鎖指令。
- 車載診斷系統(OBD-II)埠的惡用: 一旦攻擊者透過上述方法進入車輛內部,他們通常會利用車載診斷系統(OBD-II)埠。這個埠原本用於車輛診斷和維修,但某些車型的設計缺陷允許透過此埠重新編程車輛,使其接受一把新的實體鑰匙或虛擬鑰匙。這使得攻擊者能夠有效地「劫持」車輛的控制系統,將其視為自己的合法財產。
這種攻擊方式的危險性在於其低技術門檻和高成功率。相較於傳統的物理破壞,駭客無需造成車輛損壞,且過程迅速,難以被察覺。這導致了大量的車輛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盜,給車主和保險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集體訴訟的意義與汽車產業的普遍問題
這宗集體訴訟不僅旨在為受害者爭取賠償,更重要的是,它揭露了汽車產業內部一個更廣泛且普遍存在的資安問題:許多現代車輛缺乏基本的網路保護措施。
- 缺乏強身份驗證: 許多無鑰匙系統未能實施強大的身份驗證協議,使得訊號複製和中繼攻擊成為可能。
- 訊號加密不足: 對於無線通訊,加密是防止訊號被竊聽和篡改的基石。然而,許多鑰匙遙控器訊號的加密要麼不足,要麼根本不存在。
- 安全嵌入不足: 網路安全往往在車輛開發後期才被「疊加」上去,而非從設計之初就融入每一個層面。這種「事後補救」的思維模式,導致了許多根深蒂固的安全缺陷。
訴訟表明,消費者認為 OEM 有責任提供安全的產品,並在發現漏洞時及時警告並提供修復。這不僅是對單一 OEM 的挑戰,更是對整個汽車產業發出了警訊:忽視網路安全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責任、品牌聲譽受損以及消費者信任的流失。
應對策略:基於威脅情報的汽車網路安全
面對這種日益複雜的汽車網路風險,汽車製造商需要採取更為主動和全面的網路安全策略。文章中提到了 Upstream 的 AutoThreat® PRO 智慧情報平台,這類平台代表了未來汽車網路安全防護的方向:
- 專注於汽車威脅情報: 該平台旨在提供針對汽車行業量身定制的網路威脅情報。它監控各種數據源,識別車輛竊盜組織所使用的新興策略、追蹤被盜車輛的數據,並將竊盜模式與已知的網路行為者群體進行關聯分析。
- 主動預防與響應: 透過即時的威脅情報,汽車製造商可以更好地預測和預防攻擊,而非被動地在事件發生後才進行反應。這包括識別新的漏洞利用技術、惡意軟體樣本以及攻擊者基礎設施。
- 融入產品生命週期: 汽車製造商需要將網路安全嵌入到車輛設計、開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的每一個層面。這意味著從晶片到雲端、從硬體到軟體,都必須考慮到安全性。
- 敏捷、情境感知與可擴展性: 汽車網路安全需要具備敏捷性,能夠快速適應新的威脅;情境感知,了解特定車輛模型或區域面臨的風險;以及可擴展性,能夠保護數百萬輛聯網汽車。
展望未來
鑰匙遙控器集體訴訟不僅揭露了現代車輛竊盜的「無聲疫情」,也清晰地描繪了汽車產業在網路安全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隨著聯網汽車的數量不斷增長,駭客將發現更多有利可圖的目標。
對於台灣車載產品領域的設計、開發與製造相關產業而言,這則報導提供了一個啟示:汽車網路安全不僅關乎技術防護,更涉及產品責任、法律合規以及消費者信任。從設計安全(Security by Design)的角度出發,將網路安全視為產品開發的核心環節,並積極利用威脅情報來預測和防禦攻擊,將是確保台灣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這場「無聲竊盜疫情」提醒我們,保護聯網汽車的數位安全,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資料來源:https://upstream.auto/blog/the-silent-theft-epidemic-what-the-key-fob-lawsuit-reveals-about-automotive-cyber-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