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DORA法規上路半年:歐盟數位韌性新標準如何重塑全球金融與科技業

歐盟《數位營運韌性法》(Digital Operational Resilience Act, DORA)自2025年初正式生效,成為歐洲金融業首部全面性資訊與通訊技術(ICT)風險管理法規。Vanta公司治理、風險與合規總監 Matt Cooper 在 Help Net Security 專訪中指出,DORA不僅改變歐洲金融機構的資安策略,也正深刻影響全球科技供應商與跨境合約架構。


DORA的核心要求:從風險管理到第三方監管

DORA法規涵蓋五大核心領域:

  • ICT風險管理:要求金融機構建立全面性資安治理架構,涵蓋資產分類、風險評估與持續監控。
  • 資安事件通報:明訂通報時限與格式,強化跨機構資訊共享與回應效率。
  • 營運韌性測試:需定期進行壓力測試與模擬演練,確保系統在攻擊或故障下仍可維持關鍵服務。
  • 第三方風險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對雲端、SaaS等供應商進行資安審查與合約控管。
  • 資訊共享機制:鼓勵業界建立威脅情報交換平台,提升整體防禦能力。

DORA不僅適用於銀行、保險與證券業,也涵蓋金融科技公司與ICT供應商,形成「雙向合規」的新局面。


實際影響:從董事會到合約談判的全面重塑

Matt Cooper指出,DORA已促使企業在三個層面進行調整:

  • 董事會治理:資安風險正式納入高層決策,CISO需定期向董事會報告韌性狀況與合規進度。
  • 合約談判:企業在與雲端與SaaS供應商簽約時,需納入DORA要求的資安條款、通報機制與測試義務。
  • 跨境合規挑戰:美國與亞洲企業若欲與歐洲金融機構合作,需主動對齊DORA標準,否則可能失去商機。

Cooper強調:「全球CISO必須現在就行動,否則可能在合約競爭中落後。」


DORA與全球法規趨勢的連動效應

DORA的實施也帶動其他地區法規的更新與對齊:

  • 美國:SEC與聯邦監管機構正研擬類似的ICT韌性框架
  • 英國:FCA與Bank of England已提出營運韌性指引
  • 亞洲:新加坡MAS與台灣金管會亦強化金融資安要求,逐步與DORA接軌

對台灣企業而言,若欲進入歐洲金融市場或成為其供應商,需提前導入DORA對應架構,包括資安測試、通報流程與第三方風險治理。


企業應對建議:從合規到競爭力的轉化

Matt Cooper建議企業採取以下策略,以DORA為契機強化資安韌性:

✅ 建立跨部門合規小組:整合法務、資安、營運與採購部門,共同推動DORA對應架構。

✅ 導入自動化合規平台:使用如 Vanta 等工具,協助追蹤資安事件、測試結果與合約條款,提升效率與透明度。

✅ 強化第三方資安審查:建立供應商風險評估流程,納入資安測試、通報義務與終止條款。

✅ 對齊國際標準:將DORA與NIST、ISO/IEC 27001、ENISA等標準整合,形成一致性治理架構。


結語:DORA不只是法規,更是全球資安韌性的催化劑

DORA的實施代表金融業資安治理邁入新階段,企業不再只是「合規」,而是以韌性為競爭力。台灣企業若能主動對齊DORA架構,不僅能提升資安成熟度,更能在全球市場中建立信任與優勢。


資料來源:https://www.helpnetsecurity.com/2025/09/19/eu-dora-regulation-video/
 
本文整理Vanta資安總監觀點,解析DORA五大要求、全球法規連動效應與企業應對策略,協助台灣企業強化營運韌性與跨境合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