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選單
利用安全專業知識彌合溝通鴻溝
引言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網路安全已不再僅是技術部門的職責,而是企業整體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然而,技術專家與企業領導之間的溝通障礙經常導致優先事項錯位、資源分配無效,甚至威脅產品安全。根據Dark Reading於2025年8月15日發布的文章《Using Security Expertise to Bridge the Communication Gap》,Ivanti網絡安全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現場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Mike Riemer分享了如何通過安全專長彌補這一差距的經驗。
 
背景分析
溝通差距的普遍性

技術團隊與企業高層之間的溝通鴻溝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安全專家通常使用專業術語(如漏洞利用或加密協議)描述問題,而缺乏技術背景的執行長(CEO)或首席財務官(CFO)難以理解其對業務的實際影響。這種脫節可能導致資源分配不當,例如過度投資於新功能而忽視安全防禦,或者在危機發生時匆忙修補漏洞,增加成本與風險。

安全專長的重要性

安全專長不僅涉及技術知識,還包括將技術風險轉化為業務語言的能力。Mike Riemer強調,安全意識應融入產品領導層,確保“安全設計”(Secure by Design)與“安全預設”(Secure by Default)成為開發流程的基石。這種轉變有助於將安全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策略,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台灣企業的背景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製造與軟件開發中心,擁有眾多中小型企業(SME)與跨國公司。然而,許多台灣企業在網路安全上的投資相對滯後,尤其是在工業控制系統(ICS)與營運技術(OT)整合方面。隨著數位轉型加速,溝通差距問題在台灣企業中日益顯現,亟需安全領導來橋接技術與業務需求。
 
核心內容分析
數據驅動的溝通策略

Mike Riemer提出,數據驅動的風險管理是彌補溝通差距的關鍵。技術團隊應將安全風險轉化為業務影響的量化指標,例如漏洞利用的可能性、潛在經濟損失或客戶滿意度下降。這種方法讓高層管理者能夠以商業語言理解安全需求,而非被技術細節淹沒。例如,與其報告“系統存在SQL注入漏洞”,不如說明“此漏洞可能導致100萬美元的數據洩露損失並影響50%的客戶信任”。

安全設計的價值

“安全設計”與“安全預設”理念強調從產品開發初期就融入安全考量。Riemer指出,這不僅提升產品質量,還能降低後期修補成本。根據研究,早期融入安全措施的成本僅為後期修補的十分之一。此外,安全設計還能加速上市時間,因為它減少了開發後期的返工需求,進而提升競爭力。

安全文化的建立
將安全融入企業文化是長期解決方案。Riemer建議通過定期培訓、代碼審查與安全測試,培養開發團隊的安全意識。當開發者理解不安全代碼的業務影響時,他們更願意主動遵循安全規範。這需要領導層的支持與資源投入,而非將安全視為技術部門的獨立職責。
 
挑戰與障礙
技術與業務文化的差異

技術團隊通常專注於技術實現,而業務領導關注利潤與市場份額。這種文化差異導致雙方難以達成共識。例如,CISO可能主張投資於網路分段,但CFO可能認為這無助於短期業績,進而拒絕撥款。

資源與資金限制

特別是在台灣中小型企業中,網路安全經常因預算有限而被忽視。許多企業缺乏專職安全人員,依賴外部顧問,這進一步加劇了溝通與執行上的困難。根據台灣網路安全協會2024年報告,約60%的中小企業未制定正式的安全策略。

地緣政治與網絡威脅
隨著俄羅斯、中國等國家的網路攻擊增加,台灣企業面臨更高的外部風險。Dark Reading報導顯示,中國駭客曾在美國水務系統中潛伏超過300天,顯示國家支持的攻擊者具備長期滲透能力。這種威脅要求企業不僅需內部溝通,還需與政府與行業合作應對。
 
解決方案與策略
建立共通語言

企業應鼓勵安全領導學習業務語言,並培訓高層理解基本安全概念。舉例來說,可通過工作坊教授CFO如何評估安全投資的回報率(ROI),或向工程師介紹業務KPI(如客戶留存率)與安全之間的關聯。

實施數據驅動決策

採用風險評估工具(如ISO 27001或NIST框架)將安全風險轉化為數據指標。台灣企業可參考Ivanti的做法,利用數據展示安全漏洞的潛在成本,例如一次數據洩露可能導致平均200萬美元的損失(根據IBM 2023年報告)。

強化IT/OT整合

企業應推動IT與OT團隊的協作。通過跨部門項目(如網路分段實施),技術與業務人員可共同制定安全策略。例如,IT負責網路監控,OT負責設備更新,雙方協調減少攻擊面。

投資培訓與文化建設

企業可定期舉辦網路安全培訓,涵蓋釣魚攻擊防範與安全編碼實踐。同時,設立安全獎勵機制,鼓勵員工主動報告潛在風險。台灣政府也可提供補貼,激勵企業投資員工培訓。

與外部合作
參考DEF CON Franklin計劃,台灣企業可與網路安全社群合作,獲得志願者支援。同時,與政府部門(如台灣經濟部工業局)合作,參與國家級網路安全計畫,獲取資源與資訊共享。
 
實際案例與啟示
Ivanti的成功經驗

Mike Riemer在Ivanti的實踐顯示,安全領導可通過數據驅動溝通實現業務影響。例如,他將安全漏洞的修復成本與市場競爭力掛鈎,說服高層增加安全預算。結果,Ivanti產品的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提高10%。

台灣案例:台積電的啟示

台積電作為台灣科技龍頭,通過IT/OT整合與安全文化建設應對網路威脅。2023年面對中國駭客攻擊,台積電迅速隔離受影響系統,並與政府合作應對,展現了溝通與協作的重要性。台灣其他企業可借鑒其經驗,建立類似機制。

失敗教訓:某中小企業案例
一家台灣製造商因忽視安全溝通,導致2024年遭受勒索軟件攻擊,損失500萬台幣。事後調查顯示,管理層未理解技術團隊的風險警告,凸顯溝通差距的代價。
 
結論與展望
利用安全專長彌補企業與技術團隊的溝通差距是提升網路安全與業務成果的關鍵。Dark Reading文章強調,安全領導應成為技術與業務的橋樑,通過數據驅動、設計安全與文化建設實現目標。對於台灣應用軟件企業,面臨資源限制與地緣政治挑戰,需採取主動策略,包括建立共通語言、強化IT/OT整合、投資培訓與外部合作。未來,隨著網路威脅的複雜化,台灣企業應持續創新,與全球安全社群保持同步,確保關鍵基礎設施與業務運營的安全性。通過這些努力,台灣可轉型為網路安全典範,支撐其科技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資料來源:https://www.darkreading.com/cybersecurity-operations/using-security-expertise-bridge-communication-gap
探討如何利用安全專長彌補企業與技術團隊間的溝通差距,分析安全領導如何提升產品質量與業務成果,特別針對台灣企業提供實用策略。